
違建墻侵占村道。

拆墻之后還留下墻根。
4月13日,本報以《一面違建墻 7年拆不了》為題,披露了福清市三山鎮(zhèn)后鄭村鄭某某兄弟違法建圍墻,侵占其他村民通往200多畝農田的村道長達7年之久,導致村民們的生產資料無法運到田間,耕地被迫拋荒。文章見報后,福清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責成三山鎮(zhèn)黨委、政府盡快解決此問題。
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這條被堵了7年之久的村道仍然沒有暢通。其間,記者三次電話聯(lián)系三山鎮(zhèn)黨委書記吳承云,反映村道被堵和村民訴求。吳承云兩次在電話中表示,這堵占道墻涉及鄭某某兄弟間的矛盾,他認為要以調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當記者表示不能因為這對兄弟間的矛盾,侵害其他村民的利益,而且調解工作做了7年多卻沒有一點進展后,吳承云表示會采取措施,給村民滿意的答復。但在第三次電話聯(lián)系時,吳承云明確告知記者,政府部門已經查看過2008年左右的航拍圖,該村道被占的地界就是屬于占道墻主人鄭某某。然而,這一說法和村民們反映的大相徑庭。
5月27日早上8時,記者再次來到現(xiàn)場,看到拆過的占道墻留下了近60厘米高的墻根,導致道路被占的狀況沒有一絲改變。在現(xiàn)場的十多位村民無奈地表示,這堵占道墻“有拆等于沒拆”,想復耕拋荒的土地還真不易。
村民們介紹,5月11日上午,執(zhí)法部門到現(xiàn)場拆除占道墻時,不知為何卻留下墻根,當天鄭某某又把墻砌起來。12日,執(zhí)法部門再次來拆墻,仍留著墻根沒有拆?,F(xiàn)場執(zhí)法人員稱鉤機壞了,并承諾第二天會全部拆除,但一直沒來拆,令村民很失望。
隨后,記者經過多方查找,終于找到參與修建這條村道的多位村民和時任村干部鄭尊發(fā)、鄭篤道、何采金、何成春、鄭春發(fā)等。
70多歲的鄭尊發(fā)老人明白記者來意后,非??隙ǖ卣f:“我1976年當上大隊長(村主任),到1997年退休。當時,為了方便村民種地,把農產品運出來,我在1986年提出修路,大家都很支持,從提出來到修好就用了1個月。當年,我們村只有拖拉機,所以村道就只鋪了2.2米寬,兩邊還各有0.5米寬的水溝,總共約有3.2米寬,剛好夠拖拉機通行。這是我定的,所以我記得很牢,路一直通到農民的地頭,差不多1公里左右。當時土地已經分到戶了,但這條路是村集體的。”
另外幾位老人也紛紛告訴記者,當年村里不少壯勞力都積極參與修路,大伙都能證明這條路是在村集體的土地上鋪設的。老人會會長何成春提供了幾份材料,分別是后鄭村村委、后鄭村老人會、后鄭村村民調解委員會、數(shù)十位老人會成員聯(lián)名出具的證明材料,其內容都證實了道路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材料還包含有現(xiàn)任村支書、村主任主持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會議紀要、村民聯(lián)名請求鎮(zhèn)政府拆除路障、還路于民的報告書。
“這些年來,三山鎮(zhèn)政府、鎮(zhèn)司法所、后鄭村干部多次出面調解,但調解內容一直未涉及這條村道被堵問題和村民們的土地被迫拋荒的問題,卻總是扯到鄭氏兄弟糾紛上,一直拿這事應付我們。”何成春說。
當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三山鎮(zhèn)政府。該鎮(zhèn)分管后鄭村的管片領導、鎮(zhèn)武裝部部長陳振登告訴記者,兩次拆墻都是他帶隊。當記者問為何墻根沒有拆掉,對方稱第一次是拆除的垃圾覆蓋住了,工作人員沒有發(fā)現(xiàn)還有墻體沒拆,第二次是因為鉤機零件突然壞了。
村民們認為,一是航拍圖不能作為土地所有權認定的法律依據(jù),二是鄭氏兄弟糾紛不能作為占有村集體土地的理由,除非他們能提供合法的依據(jù)證明該村道所有權屬于他們。陳振登向記者承諾,本月30日,他們會再到當事人家做工作。對此,本報將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