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二屆海峽讀者節(jié)出現(xiàn)了一個舞臺??偷纳碛?mdash;—蔡國慶,這回他可不是來獻歌的,而是攜其首部力作《龍驤——蔡國慶的收藏主義》,以作家的身份來榕與讀者見面的。不少讀者驚呼:“原來蔡國慶還有收藏這一手啊!”
采訪中記者得知,原來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蔡國慶便在父親的熏陶和指引下,開始了收藏之旅,而且收藏主題明確——龍。蔡國慶告訴記者,龍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有“龍圖騰”之說,作為龍的傳人自然對龍有獨鐘。
在《龍驤——蔡國慶的收藏主義》一書中,蔡國慶分享了其收藏的25件龍紋瓷器背后的故事。蔡國慶說:“之所以愛上收藏,不是因為收藏品市場價值的增值,而是追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共鳴,追求藏品在時代變遷中展露的傳奇細節(jié)。將我的收藏故事整理出版,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共同領(lǐng)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
采訪中,應(yīng)記者之邀,蔡國慶介紹了藏品中的“幾個最”。藏品中一件破損的清雍正年間的青花云龍紋大天球瓶是蔡國慶自稱“最破”的藏品。10多年前在拍賣場,蔡國慶本想此殘品區(qū)區(qū)幾百元就可拍下,不料,同場競價者出到了5萬元。最后蔡國慶一狠心一跺腳,亮出了近6萬元的價格,方競拍到手。“事后才知道,一直與我飆出價的是王剛老師,據(jù)說王老師對這件藏品至今念念不忘。”蔡國慶笑著說。
那最“炫”的是哪件藏品?蔡國慶翻開書,用手點著一個清康熙年間的紅漆戧金龍紋長方盒。這是2003年蔡國慶在拍賣場中競得的,“收藏大師王世襄曾收藏過此物”。
采訪中,記者正想問蔡國慶哪件藏品得來最費勁,他自己卻先開口介紹了。他指著書中一只清乾隆時期的青花礬紅龍紋小酒杯(配有盞托),連聲說:“太難了,太費勁了。”原來蔡國慶最先收藏小酒杯時,只有杯沒有盞,但憑著多年的收藏經(jīng)驗,他判定,這小酒杯應(yīng)配有盞托,只是不知盞托身在何處、是否還在世。但蔡國慶沒有放棄,一直煞費苦心為酒杯尋找另一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了十幾個春夏秋冬的找尋,有一天,蔡國慶終于在一次拍賣活動中找到了酒杯的另一半——盞托。“這個無論價格多高,都志在必得”,最后,如愿以償?。ㄓ浾?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