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专区天堂成人AV_超碰国产天天做天天爽_国产亚洲特黄无码另类_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閩南網(wǎng) > 醫(yī)療健康 > 親子 > 正文

應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探討的一個熱門的話題。那么什么是情緒智力呢?

  專家們把它定義為四個主要的成分:一是準確和適當?shù)刂X、評價和表達情感的能力;二是運用情感進行思考的能力;三是理解和分析情感并有效地運用情感知識方面的能力;四是調節(jié)情緒,以促進情感和智力發(fā)展的能力。其實,這個定義強調了情感對智力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可以使人更加聰明。那么怎么樣來促進孩子情緒智力的發(fā)展呢?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幼兒的教育中,我們經(jīng)常會陷入一個誤區(qū),那就是任何時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設法立即進行解決,不能讓孩子過長時間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狀態(tài)是希望小孩子能總是保持微笑。其實,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緒智力的發(fā)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失去了表達除了喜悅這種感情之外的其它類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說話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當了語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樣東西,但是他不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于是就通過哭泣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比如幼兒餓了,他會哭;感覺很熱,也會哭。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在學會說話之后,哭泣逐漸失去了它原來的功能,變成了另一種表達需要的工具。

  比如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個十分漂亮的玩具,嚷著要買。但是玩具的價錢貴得離譜,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給孩子買。于是,這個男孩哇哇大哭起來。這個時候,一般的父母會怎么做呢?表現(xiàn)得最多的行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別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來,將玩具買了,以此讓孩子破涕為笑。其實,這極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達和情緒智力的發(fā)展。

  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形成一個誤解:那就是哭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而不是在表達一種情感。按理說,這個時候這名男孩子應該感到一種挫折,為表達挫折這種感情而進行哭泣。所以,對待剛才男孩的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學會置之不理,態(tài)度強硬,讓其盡情地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要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監(jiān)視孩子的行為。

  直到孩子止住哭聲了,才繼續(xù)與孩子進行交流。通過這樣,讓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達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手段。同時,也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滿了喜怒哀樂的,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情緒智力很強調情緒對智力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因而要讓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其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中,促進其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對孩子進行情緒調節(jié)方法的介紹上,要注意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其中,通過舉孩子身上或者身邊的例子來教會孩子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廣泛。比如要讓孩子學會情緒調節(jié)方法中的合理情緒化法。

  合理化情緒法的核心觀點就是個人對一個事情產生的情緒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這個人對該事情的解釋引起的。如果直接給孩子這樣講,孩子肯定不會明白。

  那么,就可以通過舉例子來說明這種情緒調節(jié)方法。假設你的女兒念幼兒園的文靜今天早上睡懶覺,結果上學遲到了,被老師當眾批評了,覺得心里很難過,因為感覺在小伙伴前丟了面子。

  這個時候你怎么樣去教會孩子使用合理情緒化法去調節(jié)她的情緒呢?作為父母,你就應該給她講明這樣一個道理:你難過的原因是你遲到后被老師批評了。

  那你要想一下,這其實是告訴你一個道理:上課要守時。否則,你就會在同學們面前被老師批評。所以,不要再難過了,以后不再睡懶覺,不再上課遲到了,就不會被老師批評了。通過這樣來逐步引導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如何去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問題。因此,其它情緒調節(jié)的方法也可采取類似的方式,傳授給孩子。

  總之,提高情緒智力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但是只要你能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孩子的情緒智力一定會取得一個比較滿意的發(fā)展。

相關閱讀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wǎng)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wǎng)擁有閩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閩南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