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wǎng)—海峽都市報訊 上個星期,幾聲雷打得真響。4歲半的阿蕓在幼兒園里,馬上跑到老師身邊去,她的問話引起了老師們的關注。是什么問話呢?她沒有說自己害怕,而是說怕爸爸媽媽害怕。放學后,阿蕓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可是她卻百思不得其解,是什么讓年紀小小的阿蕓會有這樣的心理負擔呢?
解放軍第180醫(yī)院心理科李萍妹作出了分析:太小的孩子有這樣的心理負擔,對于一些家長來說,可能覺得自己的孩子懂事、聰明。其實,對于天真爛漫的孩子來說,并非好事。過多的操心只會讓他們有更多的心理負擔。
一起來尋找一下原因:首先,應該確定孩子會不會是缺少父母的愛。在問到這一點時,阿蕓媽媽否決了。她說,孩子雖然平時是由老人照料,但也是在他們身邊長大的,只要一下班,她都會陪著阿蕓玩。于是李萍妹認為是家庭環(huán)境的問題,會不會是在聊天過程中產(chǎn)生的,阿蕓媽媽稱,他們家里的家庭成員比較互相關愛,但是自己的媽媽也就是孩子的外婆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就對孩子說外公很辛苦。
問題就在這里了。李萍妹稱,大人過多地用語言渲染,讓孩子有了心理負擔。真正的關愛,可以不用言語,而是在行動上表示。對于行動上的表示,孩子雖小,但能夠感受得到。另外,專家還進行了一些糾正:跟孩子一起看電視時,電視畫面上如果出現(xiàn)了車禍、地震等場面,大人不要太渲染,說怎么怎么可怕等,這樣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心理負擔。
總之,一般的孩子缺少安全感,一般會表現(xiàn)為自己害怕,而不是害怕家庭成員受傷害,阿蕓的問題出在家庭成員的言語表露上,相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阿蕓就不會再有這樣的心理負擔了。(本網(wǎng)記者 陳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